我的位置∶首页 >研究>青年工作与志愿服务研究>研究成果详情
一、研究思路和方法
本调查运用世代理论分析青年信仰状况,探究在信仰方面,“80后”和“90后”的青年是否有差异?如果有差异的话,差异的内容和分布特征是怎么样的?
采用问卷调查与个案访谈法。问卷调查是按青年分布状况在广州市内于2014年12月至2015年4月随机发放问卷4207份,其中向青年学生发放问卷1463份,不同职业群体的青年发放问卷2744份。共回收有效问卷3797份,有效回收率90.3%。在个案访谈方面,本研究共访谈了15位典型男女青年,年龄覆盖17周岁到32周岁。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政治信仰
1.青年信仰马克思主义是主流,马克思主义信仰在青年中具有强大生命力。
2.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为主流,“身体力行”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主要方式。
3.青年认为依法治国取得一定成效,但仍任重道远。
4.“80后”和“90后”对榜样和先进典型较为认同,“90后”受榜样的影响较大。对于“今后也想成为被社会认可的模范榜样和先进典型”的观点,“90后”中同意的占51.3%,“80后”青年中对此同意的占44.8%,说明“90后”受榜样影响较大,积极以榜样指导自身行为。
5.“80后”和“90后”的政治参与的态度差异显著,“90后”较为积极乐观。赞同“人是离不开政治的,因此应该时常关注政治”的“90后”为85.9%,“80后”则为80%,“90后”比“80后”高5.9个百分点。“90后”赞同“市民的意见对政府政策没有影响力”的比例占35.6%,“80后”赞同的占51.7%,高于“90后”16.1个百分点。
(二)人生信仰
1.做更好的自己、追求更好的生活是青年最普遍的人生信仰。
2.大多数青年都认为每个人都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80后”对此同意的比例占57.1%,“90后”对此同意的比例占62.7%。有无宗教信仰的青年间差异显著,有宗教信仰的青年同意此观点的占56.4%,无宗教信仰的青年同意此观点的占61%,主要原因是信仰宗教的大多数青年将安排自己命运的权力交给了其信仰的神。
3. “80后”和“90后”都具有强烈的奉献社会精神,他们普遍认为人生应该对社会做些贡献,“80后”对此同意的比例占69%,“90后”对此同意的比例占67.6%。
4.大多数青年比较珍爱生命、关爱生命,在堕胎这一问题上,“80后”不接受的占75.8%,“90后”不接受的占76.3%;在安乐死这一问题上,“80后”不接受的占48.7%,“90后”不接受的占44.4%;在自杀这一问题上,“80后”和“90后”不接受的都占80.1%。
(三)宗教信仰
1.在受本次调查的广州青年中,虽然绝大部分的青年无宗教信仰,但有15.7%的青年表示自身有宗教信仰。在信教青年中,以信仰佛教的青年比例最高,占9.8%,信仰基督教的青年比例占2%,信仰天主教的青年比例占1.4%,信仰伊斯兰教占0.5%。“90后”信教青年(16.1%)略多于“80后”信教青年(14.8%),呈现信教年轻化的趋势。
2.调查发现,占48.2%的广州青年认为“信教就有了一种重要的精神寄托”,这说明多数信教青年信仰宗教的动机主要是为了寻求精神寄托。有14%的青年认为“参加宗教活动可以增加与人交流的机会”。有22.4%的广州青年表示并不清楚宗教的作用,这说明青年对宗教的认识比较模糊。
3.大部分青年对有宗教信仰的人表示尊重,包容心较强。
(四)生活信仰
1.青年认为社会道德状况整体上良好,但仍有不道德行为的存在。
2.“90后”的社会信任感略高于“80后”,对金钱的态度比较务实。同意“如果你不照顾好自己,别人便会占你的便宜”观点的“80后”青年占39.5%,“90后”青年占36.1%;而不同意这种说法的“80后”青年占25.9%,“90后”青年占29.9%。对“人的最大追求就是赚钱”的观点,“80后”不同意的占36.4%,“90后”不同意的占44%。
3.大多数青年具有同情弱者的关怀,“80后”和“90后”青年具有较强的共识。赞成“社会应该重视对弱者的救济和福利”的“80后”占70.3%,“90后”青年占72.7%。
三、思考与建议
(一)思考
1.青年信仰呈现出统合主义的发展特征,但也面临着代际分化所带来的信仰差异。总体来看,对于主流价值观和社会倡导的道德规范,广州青年总体上秉持积极的态度和践行的立场,体现了跟国家倡导的态度与行为之间的一致性和共通性。
当然,青年信仰的统合主义并非铁板一块,也面临着代际分化和年龄差异带来的冲击。当前,“90后”人群逐渐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政治参与的热情更高,个人色彩更明显,对社会的期待和信任度更强,对金钱的态度更理性,诸如此类的特征与“80后”有着较显著的代际差异。
2.个体理性主义得到彰显,同时秉承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互嵌。新生代的青年群体则更加重视自我、强调个性的发挥和个体的感受。尤其是看待金钱的态度跟父辈差异很大,一方面,就所处的时代来说,“80后”、“90后”处于一个较为持久的高度繁荣期,社会总体解决了温饱问题,进入到比较富裕的市场经济时代,这种高度繁荣期,促进了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传播。另一方面,就个人来说,“80后”、“90后”中绝大多数人不是在饥饿和经济不安全的条件下成长起来的,没有匮乏体验,他们经历的高度繁荣期,恰恰有二三十年,完成了代际人口更替。这两个方面,使得他们相比于前辈更加重视后物质主义目标,推动中国社会进入更加重视精神性生存的时代。对于“80后”、“90后”来说,他们的社会化过程是在市场经济时代完成的,经历的是消费社会的崛起,消费对社会规范的影响越来越大,他们的行为选择和规范认同呈现出更为强烈的消费主义和个体立场。因此,青年人群的后物质性生存更加注重自我和选择权,在公共参与过程中,更加重视自主性参与和参与的个性化、差异化。
(二) 建议
1.彰显榜样力量,引领青年成才成长。通过榜样的力量来引领青年的成长,是青年比较认可的教育引导方式之一。要挖掘青年身边的典型,引领青年成长成才。
2.整合青年教育资源,对不同青年群体有针对性地开展信仰教育。青年的信仰教育,是家庭、社会和政府共同的责任,要积极发挥这三者的力量,形成有效的合力。要了解不同青年群体的信仰状况,运用专业化的手法对青年群体进行信仰教育,提升信仰教育的效果,让青年树立积极健康的信仰。
3.尊重青年信仰,引导青年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前“80后”和“90后”青年更加注重自我和选择权,但认同社会整体规范,遵守社会共同体价值。在访谈中发现,青年均表示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对其具体包含的内容不是很清楚。所以,通过青年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引导青年对宗教有正确的认知,抵制非法宗教活动。拥有宗教信仰的青年尽管只占了少数,但要对这一青年群体给予更多的关怀。在尊重青年信仰的前提下,要对青年加强宗教信仰的教育,积极引导青年的宗教信仰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抵制非法宗教活动。
(研究中心 巫长林)